晚年生活怕孤独 南京一些老人志趣相投选“同居”

       “这个夏天,我们一起去内蒙古看大草原,还在曾经插过队的地方住了一周,共同怀念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……”昨天,刚从外地旅游回来的孙阿姨讲述了“搭伴养老”一年来的幸福故事。


 
    晚年生活怕孤独,一些老人志趣相投选择“同居”
  “搭伴养老”温暖中也有隐忧,“这个夏天,我们一起去内蒙古看大草原,还在曾经插过队的地方住了一周,共同怀念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……”昨天,刚从外地旅游回来的孙阿姨讲述了“搭伴养老”一年来的幸福故事。
  “搭伴养老”又叫“同居式养老”,是指一些老人在老伴去世后,因志趣相投而自愿组合在一起,过起“同居”的老年生活。


 
  截至去年底,我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130万人,空巢、独居老人有15万多人。他们中,很多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寻找一个“老伴”,好彼此有个照应,晚年生活也不至于过于孤单。

  独居老人有了“老伴”,晚年生活不再孤单
  65岁的孙阿姨说,在去年的一次内蒙古知青聚会中,她认识了现在的“老伴”,两人交流起来很投缘,就慢慢熟了。


 
  孙阿姨的“老伴”赵老爷子,今年68岁,10年前妻子因患癌症过世。一个女儿在杭州生活,儿子则在北京工作。退休后,他选择留在南京养老,一直没有再婚。
  “老赵的孩子比较开明。我们都插过队,经历也相似,去年下定决心选择在一起生活。”孙阿姨说,住在一起后,他们一起爬紫金山,一起上老年大学,还一起去旅游,日子过得充实、丰富。
  考虑到经济纠纷,孙阿姨和其老伴并未履行婚姻手续。“我们都有工资,经济上互相对立,采取AA制,搭伙过日子。我们在一起只为搀扶依偎、互助养老,没必要再走法律婚姻形式。”孙阿姨强调。

 
   “搭伴养老”获认同,但缺陷和风险显而易见
  这几年,因老人再婚导致纠纷的事件并不鲜见。在此情形下,不少像赵阿姨和其老伴一样的老人在寻找着一些新的结合形式,并获得认同。
  今年底,南京壹护家对南京各个区域的社区进行调查,发现赞同“搭伴养老”的老人占大多数。
  “一个人太孤单了,有个搭伴的,说说话、聊聊天挺好的。碰到头疼脑热的,还能互相有个照应。像我去年脑中风发作,要不是现在的‘老伴’及时帮助,我估计不能活到现在。”昨天,家住江宁区的李国伟老人说。


 
  但也必须看到,“搭伴养老”同样存在缺陷和风险。比如,生活能够自理或行动有轻微不便尚能互相照顾,如果完全不能自理,是否还能继续“搭伴”?遇到突发事件诸如急病发作,谁来承担责任?碰到经济关系、人际关系的处理出现偏差,该如何进行应对?
      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,南京推出首个综合性智慧居家养老平台——壹护家,凭借6大优势为老人打造一个智能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,依托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——南京乾中护理院的丰富资源,全身心为老人带来便利。

壹护家顾客预约提交表单

姓名:
性别:
年龄:
电话:
开始时间:
结束时间:
上门时间:
服务时长:
服务类型:
您的服务地址:
被照护人姓名:
被照护人性别:
被照护人年龄:
被照护人电话:
照护师性别 不限
其他需求:

电话:护工:13390783657
      护士:13376063830
备案号:苏ICP备2022024609号